去年暑假,阿齐雷特回到吉尔吉斯斯坦,为当地一家来自南京的企业做翻译◆■■。这段短期实习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语言是建立合作、增进理解的一座桥梁。
青年是未来,也是希望。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前景更加广阔■■■,也将为中亚国家青年搭建更多发展自身◆◆◆★★、发挥才能的舞台。近日,本报采访了在中国学习、工作的中亚国家青年,来听听他们对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点赞以及对中国—中亚合作崭新图景的憧憬■★◆。
“中亚同中国的合作体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我们正在变得更加团结。在土库曼斯坦有一句谚语,翻译成中文,大意是★◆★■◆‘团结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首要原则’。我们要一起携手发展,我要发展好,你要发展好,大家一起发展会更好。”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是最近大家见面时常会聊起的话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大二学生何洛晗说◆◆。这名22岁的塔吉克斯坦女孩,拥有一个富有中国古典韵味的中文名字■◆◆◆★■,说着一口发音标准的中文★■■。
两年前,哈萨克斯坦女孩达莉娅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踏入北京语言大学校园,开启了她的留学之旅,成为该校应用中文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她说,之所以选择中国,不仅因为这里教育质量高,更因为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合作日益紧密◆■★■■★,让她看到了很多机会★★★★■■。
“我很喜欢中国的一句古话★★■◆,■★◆‘独行快,众行远◆■’◆■■◆★,哈萨克斯坦也有一句寓意相似的谚语,中文意思是朋友多了,路就近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并肩合作,一起前行,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共同克服困难,一定会走得更长远★★★★■◆。◆◆★■◆”达莉娅说◆★◆。
在徐徐展开的中国—中亚合作生动画卷中,跃动着无数中亚国家青年朝气蓬勃的身影★★◆★。近年来,越来越多中亚国家青年搭乘中国—中亚合作的东风,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参与中国与中亚的互动、互通,共同浇灌中国与中亚的友谊之花★★◆★■◆。
谈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阿齐雷特分享了自己朴素而深刻的理解◆◆★★◆◆:“我们如同一个大家庭中的孩子■★★■,应该保持友好的关系■★,共同进步和发展。对中亚乃至全世界来说,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伙伴◆★。我认为■★■,与中国的合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期待未来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解锁◆◆★■◆’更多领域的新合作,我也会继续努力学好中文◆■■,用语言架起吉中合作‘心通道’★★。”
■◆“我们塔吉克斯坦有一句谚语■◆■◆,‘不同的花朵才能让花园更美丽’★★。我觉得中国和中亚国家正像这句谚语所说,每一个国家都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有独特的颜色和香味,我们有所不同★■◆◆★,却和睦共处★■◆★,这个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乌兹别克斯坦也有意思相近的谚语。相信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团结协作■◆,会在教育◆◆■★◆、贸易等各个领域结出更多美丽的果实◆★。”
如今,每次回到家乡,何洛晗都会惊喜地发现★◆■■■■,“中国元素★■★”更多了。“我家附近的塔吉克斯坦议会大楼◆★,就是中国政府援建的。去年大楼落成时,家人特意拍照发给我说★◆■★:‘快看■★◆★■◆,这就是你在留学的中国帮我们建的!’现在,每到夜晚,当地市民都爱去大楼周围散步。”何洛晗说■■★,塔吉克斯坦还有许多中国援建的公路、桥梁,超市里的商品、家里用的电器,大多也是“中国造”。“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塔吉克斯坦与中国友好合作结出的果实★★◆■■■。相信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之后,中国—中亚合作将再上新台阶■★◆■,我们会迎来更多喜人的新变化。”
“最近,在吉尔吉斯斯坦,人们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吉乌铁路建设,大家都期待这一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让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在经贸领域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吉尔吉斯斯坦青年阿齐雷特说,他特别关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经贸领域达成的合作共识◆★■★◆◆,因为未来他希望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为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跨境贸易提供翻译服务。
来中国留学后,明丽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去了西安、潍坊等城市,也结交了不少朋友,对中国的了解逐渐深入。“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超出我的想象。比如,在中国购物,几乎不需要使用现金,在微信、支付宝等APP上就能完成支付,非常便捷。”明丽说,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吸引越来越多乌兹别克斯坦青年学习中文,并渴望到中国学习、工作★★◆◆◆◆。
“来到中国之后■★◆,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亚和中国友好关系的认识。”达莉娅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日子里,她深刻感受到,哈中经贸合作正惠及两国人民生活。“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在哈萨克斯坦落地◆■,我发现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使用的电子产品等物品,很多来自中国。来到北京后★◆■★◆,我可以在超市里买到从中亚进口的蜂蜜、糖果等,这份家乡味道让我感到很温暖,这说明中亚和中国合作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洛晗在大学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国际关系专业。“我喜欢旅游★◆◆◆★,今后也想从事外交方面的工作★★■■,希望能为塔吉克斯坦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交流出一份力。”
★◆◆■★“当时是学校通知我们,说习主席给我们回信了★■◆★◆,我特别激动,记得3个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一直在想这个事。”若贺曼说◆■■,“习主席的回信温暖亲切★■◆◆■,他鼓励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让我很受触动■★◆■◆★,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更加坚定■★■★。”
★■◆★■◆“我学中文6年多了。”何洛晗出生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从小便在父亲的鼓励下尝试各类新鲜事物■◆■◆■,包括学习乐器、绘画以及不同国家的语言★◆■◆■。在中文学习上,最先学有所成的是何洛晗的哥哥。看到哥哥用中文与别人交流的样子,何洛晗非常羡慕。也正是哥哥的这份坚持,点燃了何洛晗和弟弟、妹妹学习中文的兴趣◆◆■◆■,他们一起成为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
当时正在该校攻读博士的若贺曼◆★◆★■■,是该信的执笔人之一■◆■■。2010年◆★,他通过选拔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后来长期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写信的主要原因是感谢中国■■■◆◆,感谢习主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来华留学机会,表达对中国和中亚友好发展的认同。”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人员往来频繁,源于两国采取了多项便利化措施。其中,2023年正式生效的互免签证协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留学生,达莉娅对此深有体会:“以往的签证手续比较繁复,现在这些手续大幅简化★■◆★,两国民众走动更多了,我们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通过多项合作计划★◆■■,若贺曼对教育◆■★★、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十分关注。★★◆■◆■“中国有句话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给中亚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若贺曼希望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让更多成果惠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众。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将世代友好的原则固定下来。“中亚同中国的合作体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我们正在变得更加团结。在土库曼斯坦有一句谚语★■,翻译成中文,大意是‘团结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首要原则’。我们要一起携手发展,我要发展好,你要发展好■★◆★■■,大家一起发展会更好■◆★★◆■。”若贺曼说★■★■。
明丽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2020年,中学毕业的她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开启了来华求学之旅。
◆★◆“这可能是我们留学期间最大、最难忘的一件事。”如今已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师的土库曼斯坦青年若贺曼,回忆起两年前给中国国家主席习写信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动。
近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达莉娅的家乡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教育、环保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令达莉娅十分期待。上次回哈萨克斯坦,她发现首都阿斯塔纳兴建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分校◆★★■★,这让更多当地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丝绸之路上◆◆◆■■,语言有多种,心意却相同’,这是吉尔吉斯斯坦这两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希望今后能发挥自己熟悉吉中两国语言的优势,让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众心意更相通。”
★◆■“中国人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乌兹别克斯坦也有意思相近的谚语。相信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团结协作,会在教育◆■◆★、贸易等各个领域收获更多美丽的果实。◆◆◆■■★”明丽说。
阿齐雷特回忆,初学中文时,汉语拼音四声调是他遇到的最大挑战,但校园里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他打开了学习中文、融入中国文化的更多扇窗。“我发现学习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中国人多聊天。”阿齐雷特说,每年他都会身着吉尔吉斯斯坦传统服饰,参加北京语言大学的世界文化节游园会★■★■,用中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并分享他精心准备的吉尔吉斯斯坦特色小礼物。
2023年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国家留学生给习主席写信,讲述在华留学生活情况■★■■,表达了努力学习、加强合作◆◆★■、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决心。
日前,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成功举办,沉甸甸的成果清单里,蕴藏着中国与中亚深化合作的无限机遇。
“最近,乌兹别克斯坦的许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取得的成果,我每天都能在手机APP上收到相关新闻推送。”23岁的乌兹别克斯坦女孩明丽谈及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兴奋地说,她尤其关注峰会期间正式揭牌的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因为她的梦想就是从事与中乌教育合作有关的工作,为更多希望来华留学的乌兹别克斯坦青年提供帮助。
博士毕业后,若贺曼选择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两年来,他把自己的个人经验分享给年轻的留学生,让他们更快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适应中国,“我有信心当好中亚和中国的友谊使者◆★★■◆■”■◆◆。
“这些年,来哈萨克斯坦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些旅游城市,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达莉娅这样形容她回到家乡后观察到的一个明显变化。
去年1月,“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百校合作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明丽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接待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高校的参会代表。中乌两国高等教育界对话互动的火热氛围以及加强合作的迫切需求,深深感染了明丽,也让她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大学毕业后,我打算攻读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今后做乌中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为两国深化教育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父亲也会为我这个决定而感到骄傲。”
“‘丝绸之路上,语言有多种,心意却相同■■★★■’,这是吉尔吉斯斯坦这两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希望今后能发挥自己熟悉吉中两国语言的优势,让中国与中亚国家民众的心意更相通。★■■■★◆”阿齐雷特说,未来他打算投身经贸领域,将课堂所学化作助力吉中务实合作的一股力量,推动吉尔吉斯斯坦的绿色农产品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也助力中国科技产品惠及家乡的产业升级。
“我们兄妹4人都在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那儿以前并不多见◆★★■★。不过现在◆★◆■◆★,在塔吉克斯坦,学习中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何洛晗说,◆★★◆◆“在塔吉克斯坦的孔子学院,我不仅学语言,也接触了中国的书法◆◆★★■、茶文化和民族乐器■■◆,这段经历在我心里种下了想来中国留学的种子”。
阿齐雷特参与吉中合作的这份热情,萌芽于幼年时期与中国的一段美好缘分■■◆◆■★。◆★◆★“小时候,我见到的第一个外国人就是中国人★◆,奶奶也常会给我讲有关中国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好奇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阿齐雷特说■◆★◆■,高中毕业后★■★,他怀揣着对中国的向往,踏上赴华求学之旅,如今是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的一名留学生。
“哈中两国在旅游、绿色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很大,未来我希望从事哈中之间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工作,为两国经贸合作贡献一份力量★★。”达莉娅说★■◆■◆◆。
“我从9岁起开始学习中文,我就读的塔什干市第59中学是当时乌兹别克斯坦唯一一所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明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介绍,她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在塔什干当地一家大型商场拥有多家店铺,主要销售从浙江义乌进口的各类小商品。“父亲从事乌中进出口贸易多年,但不会说中文◆◆★◆★■,因此非常希望我能学会中文■■◆★,长大后成为他的助手。”明丽说■★。
“我很喜欢中国的一句古话,‘独行快■◆◆■◆,众行远’,哈萨克斯坦也有一句寓意相似的谚语,中文意思是朋友多了,路就近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并肩合作,一起前行,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共同克服困难■■★■★,一定会走得更长远。”
“我们塔吉克斯坦有一句谚语★◆,‘不同的花朵才能让花园更美丽◆■★■’。我觉得中国和中亚国家正像这句谚语所说,每一个国家都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有独特的颜色和香味,我们有所不同,却和睦共处,这个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何洛晗相信★■,通过新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一定会让友谊的花朵更加明艳动人”。